安全工程
(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专业概况
安全工程专业始建于1986年的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1999年更名为安全工程专业,积淀深厚,是国家管理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两次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第四轮学科评估C+、为湖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获批湖南省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科专业拥有国家应急管理部南方煤矿瓦斯与顶板灾害预防控制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湖南省“2011”矿资源安全绿色开发协同创新中心、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矿山通风与除尘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平台。
本专业现有在职教师29人,其中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1人,博士学位占教师总数的86%,41%的教师为市级以上安全生产专家,68%的教师具有安全评价师等安全领域执业资格,93%的教师有安全领域学术兼职。专业教师队伍中拥有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等,师资队伍实力雄厚。为了加强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安全工程专业专门聘任了26名来自12个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专家、研究人员作为本专业的兼职教师,参与讲座授课、培养方案制定、实习指导、毕业答辩等教学工作,为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提供了保障。
专业以学科内涵发展为关键,注重教学改革理论研究,近几年获得了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煤炭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煤炭行业优秀教材二等奖等相关奖励10余项;立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10余项;发表高水平教研教改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20余部,并被全国100多所高校作为专业教材。
近年来,学科专业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安全科技进步奖、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励1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3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承担横向科研项目18项,研究总经费超过千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三高”等高水平论文81篇,出版专著6部,授权专利73项,为科教协同、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基础
安全工程专业以服务需求核心理念指导人才培养,学生培养与就业创业由矿山安全单一模式转化为矿山安全、建筑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职业健康等融合模式。近几年,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考取率超过20%,一次就业率达到98%;荣获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一等奖3项,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优胜奖,第十届“节能减排”湖南科技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特等奖,在各类科技竞赛中130余人次获奖;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湖南科技大学“卓越学子计划”项目、湖南科技大学SRIP重点项目等竞赛项目40余项,发表“三高”等高水平学术论文与授权发明专利数也逐年增加。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掌握必需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理论,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公共安全和职业健康等方面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学科发展动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国际化意识和较强创新能力,获得安全工程师的专业训练,具备专门从事安全工程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和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专业剖析
安全工程专业经过30多年办学积累和特色凝聚,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办学条件、教学研究改革、优秀生源吸引、学生就业领域等方面全面体现“立足生产安全,服务经济建设,兼顾应急救援”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特色
本专业定位是“立足生产安全,服务经济建设,兼顾应急救援”。“立足生产安全”,重在培养面向工矿企业,能够在矿山、化工、建筑、隧道及地下工程等领域从事安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安全管理、评价、监察、检测与监控,懂技术会管理、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安全与健康理念、一定国际视野和处理复杂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服务经济建设”,主要为南方各省培养高素质的生产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南方各省重要的工矿企业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兼顾应急救援”,同时兼顾到生产和公共安全领域安全教育、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和应急体系构建。
主要课程
安全法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监测监控原理与仪表、安全人机工程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热工基础、安全系统工程、电气安全工程、防火与防爆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系统安全评价、消防工程学、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工业通风与除尘、化工安全技术、机械安全工程、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工业特种设备安全、采矿学、矿井通风与空气调节、矿山安全技术、矿山地质学等。
就业领域
经过十年探索和实践,拓宽了专业口径,学生由相对单一的“煤矿安全”就业面向拓宽到了“矿山安全”、“隧道施工安全”、“建筑施工安全”、“化工安全”、“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职业健康”等领域,也可在安全监察、教育培训机构等从事安全监察与管理、教育与培训等工作。
教师风采:
施式亮,男,1962年出生,浙江天台人,湖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安全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灾害预防与控制、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项、横向合作课题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成果一等奖等5项;出版专著4部、规划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兼学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编委会委员,湖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佳优秀领导者(记一等功),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委员,湖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兼职业危害预防组组长,湖南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
王海桥,男,湖北武汉人,1962年12月出生,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11篇,SCI收录2篇,ISTP收录8篇;出版专著3部,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担任国家煤矿职业卫生专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通风与瓦斯煤尘防治专家委员会会员、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湘潭市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湘潭市国土资源学会会员、湘潭市先进矿山装备产业集群首席专家、《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编委、《矿业工程研究》编委等社会兼职。
刘何清,男,1964年2月生,山东荣成人,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全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煤矿职业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煤炭行业煤矿安全领域煤矿职业病防治技术培训专家,湖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库专家,湘潭市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湘潭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湖南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省自科基金项等项目多项,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20余项;获省级科研、教学奖励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技术20余项。
李树清,男,湖南湘阴人,1970年10月出生,湖南科技大学南方煤矿顶板及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预防控制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监督总局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省岩石力学学会理事、湖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湖南煤矿安全生产专家、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岩土工程学报》和《岩土力学》等杂志的审稿人。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EI、SCI收录10余篇;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奖等科研奖励3项;参加编写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2部;获授权专利10余项。近五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资金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
优秀校友:
秦国文,湖南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91届安全工程毕业生,江西南昌人,198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员职称。
邓军,男,93届安全工程毕业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现任西安科技大学副校长、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中心主任、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防灭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钟茂华,92届安全工程毕业生,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首席研究员、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安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应急管理专家委员会专家。
专业建设成果:
学生成果:
实践教学:
(数据更新日期:2023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