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常识

MENU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心灵驿站» 心理常识

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十二月份心理常识

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又称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定义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表现失眠的人总被告知“睡前不要胡思乱想”,对于伤心的回忆,我们也总提醒自己不要回想,但事实往往与之相反。越是不要做、不要记得的事情,却往往越会做,越会回想,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中的“白熊效应”。因此,我们也可以正面利用白熊效应,例如:在考前,不断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多用“我是最棒的”“我一定没问题”这样积极的话;而不是“我不紧张” “我不会再犯和上次一样的错误” 之类的。

自我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一旦你不断肯定自己,一定能比之前做的更好。

111.jpg

沉默效应

沉默效应又称“古德曼定律”,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西德尼·罗森(Sidney Rosen)首先提出,指个体在面对那些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消息时,通常都会选择采取一种阻力较小的反抗方式,而这个方式即是“保持沉默”。沉默在谈话中的作用,相当于零在数学中的作用。仅管是“零”,却很关键,没有沉默,一切交流都无法进行。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讲,沉默其实算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沉默可以在保护自己免受持续的伤害的同时,也是一种对对方的反抗。在谈话中以静制动,在交际中可进可退,掌握主动权。以沉默掌控谈话的分寸与节奏,你的沉默是一种对他人的惩罚,会让对方的心理产生一种悬而未决的感觉,对方会不断地去猜测你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之中,对方就会变得急躁起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吵架的时候保持沉默,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状态,并且也具有一种攻击行为。但因此,保持沉默与直接争吵相比,沉默更容易对两个人的关系造成伤害,不利于解决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问题。

222.jpg

远离索取型的人

人分为“索取型”、“付出型”和“交易型”三类。

索取型”更喜欢主动与你建立社交关系,但只会向你索取,几乎不会给你任何有实际价值的回报。这种人的初级形态就是伸手党,进化到高级形态后会把自己伪装成交易型人格,但是给你的承诺都是远期兑现,而对你索取的都是眼前的利益。他不会付出精力和耐心维护与你的关系,获得你的帮助后从来不会发自内心的感激,甚至还会有很多过分的举止和要求——因为关系破裂了,他正好就不用兑现对你的远期承诺了。

尽量不要与“索取型”的人打交道,把他们隔离在自己的圈子之外。哪怕要做的事情看上去是个正常的事情,也尽量不要和“索取型”的人共事。

所有人都讨厌索取型的人,因它他们的模式背离了社会性的基本原则。BTW:不要以为最讨厌索取型的是“付出型”或“交易型“。最讨厌一个”索取型“人的往往是另一个”索取型“的人。

333.jpg

富兰林克效应

我们难免需要一些人的帮助,可他们却讨厌你。看上一位姑娘,可她对自己不感冒。有什么方法能迅速改变他们对你的态度呢?

先分享个故事:1736年,有一天富兰克林在宾夕法尼亚的议院发表演讲。

另一位议员完全反对他的观点,于是也发表了一篇演讲,十分激烈地批评了富兰克林。富兰克林有点措手不及,但是又想争取这位议员的同意。怎么办呢?他无意中打听到这位议员的家里正好有一套非常稀有的图书。于是他十分恭敬地写了一封信,厚着脸皮向这个议员借书。没想到这个议员竟然同意了,一个星期后富兰克林还书时郑重地表达了谢意。几天后当他们再次在议会厅见面时,富兰克林是这样描写的:他竟然主动跟我打招呼(以前从来没有过),后来我们谈话,他还表示,任何时候都愿意为我效劳。”从此他们两人化敌为友,终生保持着友谊。所以后世的心理学家们人得出一个结论: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这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效应”的故事。

学生时代,找女生借铅笔、借笔记、求她帮你讲题,比起借给她东西、给她讲题,女生更容易喜欢上找她借铅笔的那个差生,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如果你想让不喜欢甚至讨厌你的人改变对自己的态度,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444.jpg



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心理健康部

2023年12月1日

咨询网址: http://xlzx.hnust.edu.cn/

微信: hkdxIz

校心健链接: http://xlzx.hnust.edu.cn/



一审:付波茗

二审:雷茜

三审:刘韧


TOP